
Ann Chiu
Managing Editor, Chinese
《Time Out 香港》中文執行主編,負責管理中文網站內容及製作影片,專責撰寫飲食及旅遊等文章,最愛發掘本地咖啡小店。
Get us in your inbox
🙌 Awesome, you're subscribed!
Thanks for subscribing! Look out for your first newsletter in your inbox soon!
《Time Out 香港》中文執行主編,負責管理中文網站內容及製作影片,專責撰寫飲食及旅遊等文章,最愛發掘本地咖啡小店。
第五波疫情不斷升溫,每日確診個案屢創新高,死亡個案亦令人擔憂。政府進一步收緊對食肆的防疫措施,「疫苗通行證」加上只限兩人一枱,令飲食業雪上加霜。飲食集團敍福樓宣布受疫情影響,旗下逾十個品牌餐廳全線暫停營業;稻香集團全線分店於3月1日起暫時停業,直至疫情緩和。另有不少食肆為顧及員工及食客安全而決定暫時停業。最令人婉惜的是,有老字號酒樓餐廳因抵受不了今波疫情打擊而結業。留意以下暫時停業及已結業的食肆名單,待疫情穩定後再去幫襯。 在家抗疫必看:網購咖啡豆送上門、宅在家新潮玩物推介、網購 Covid-19 快速檢測試劑套裝推介、網上人氣蛋糕曲奇店 、 全港15間超市百貨三月調整營業時間
第五波疫情繼續大爆發,全港14間超市百貨三月調整營業時間,大家都要努力抗疫減少不必要的社交接觸。除了叫外賣回家,唔少朋友都鍾意親自下廚煮幾味,即使懶得出街買餸,都可以透過網上買餸平台落單,由新鮮蔬果、本地海鮮到急凍食物,讓你足不出戶也能搜羅優質食材,在家中享受烹調樂趣。 在家抗疫必看:網購咖啡豆送上門、宅在家新潮玩物推介、網購 Covid-19 快速檢測試劑套裝推介、網上人氣蛋糕曲奇店 、
本港第五波疫情持續爆發,大家不能鬆懈,記得要保持適當的社交距離,在家用餐就最安全。城中不少酒店及餐廳都有推出外賣送上門或自取優惠共同抗疫,我們嚴選以下外賣美食推介,有米芝蓮餐廳、星級酒店、人氣食店、精緻甜品等,讓大家安在家中都可以吃得盡興。 其他推介:2022財政預算案將派一萬元電子消、精選野餐草地公園、本月必試新餐廳推介
抗疫期間留在家中太過沉悶,想與家人找一個安全的空間透透氣?還是正在為未能適應在家工作而煩惱?酒店特意提供各種住宿禮遇及商務日間住宿優惠。馬上為你搜集城中優惠酒店資訊,快點看看有沒有你的心水之選啦!如果想宅在家中抗疫的,也可以看看必玩 Switch 推介、在家煮食推介以及高質外賣推介。
第五波疫情嚴峻下,令大家的日常生活都受到影響,多間餐廳結業,超市縮短營業時間,就連原本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都因有員工確診或客流大減而作班次調整,部分路線甚至車站或需要停運及關閉。2022年的世界已經亂得一團糟,我們為你整合出一些公共交通工具調整班次消息,減省你一點煩惱。 第五波疫情必看資訊:最新防疫措施、快速抗原檢測推介、隔離禁足必備乾糧
疫情無了期,圍封強檢無休止,政府已計劃全民檢測期間或實施禁足,大家當然要確保家裏的日常用品存貨充足。為大家精選各區特色超市,不單止地方夠大,貨品㮔類亦夠多元化。無論是各地㨂手食材,還是扒類、海鮮,甚至是傢俬,貨品應有盡有,保證你逛一趟就能買齊日常生活所需。 想速速回家享受美食的看看高質外賣推介。 在家抗疫必看:網購咖啡豆送上門、宅在家新潮玩物推介、網購 Covid-19 快速檢測試劑套裝推介、餐廳食肆停業及結業一覽
本港第五波新冠肺炎重擊多個行業,2022年才過了兩個多月,已經有多年老店、餐廳、戲院、百貨公司分店結業。當中包括香港馬莎百貨,繼經營20年的荷里活分店結業後,全港最大的黃埔店也宣布將於3月6日租約期滿後結業。馬莎百貨雖然已是香港熟悉的品牌,但你對於它的認識如有多少呢? 在家抗疫必看:網購咖啡豆送上門、宅在家新潮玩物推介、網購 Covid-19 快速檢測試劑套裝推介、網上人氣蛋糕曲奇店 回顧其他香港昔日文化:18個正在消失的香港文化
世界很亂,心情很差,大家都需要 comfort food 來平伏心情。 以下小店美食,有地道老字號也有米芝蓮推介﹐不單價錢親民,而且CP 值高,大家路經附近不妨給予支持。 在家抗疫必看:外賣網購及娛樂推介、餐廳食肆停業及結業一覽、宅在家新潮玩物推介、網購 Covid-19 快速檢測試劑套裝推介、網上人氣蛋糕曲奇店
對某些人來說,在家沖調咖啡,是一件相當治癒的事。新鮮的咖啡豆主宰一杯咖啡好壞的關鍵,當然沖咖啡蘊藏大學問,還要有合適的沖調工具和熟練的技巧等,才能將咖啡應有風味完美地散發出來。推介以下六家網購咖啡豆,搜羅世界各地優質咖啡豆、莊園豆、得奬豆等,一應俱全,最重要是本地烘焙,新鮮直送你手上。 在家抗疫必看:香港高質外賣速遞推介、宅在家新潮玩物推介、網購 Covid-19 快速檢測試劑套裝推介
曲奇餅是不少朋友的 comfort food ,相信著名曲奇牌子藍罐、珍尼、車厘哥夫和曲奇四重奏,你都早已試過了吧!然而美食潮流不斷進化,想知今期流行什麼?本地蛋糕店多不勝數,想一擊即中找到心水蛋糕?我們搜羅以下的本地網上曲奇及蛋糕餅店,有齊打卡、創新、驚喜、美味等元素,仲可以立即上網訂購,在第五波疫情下為大家送上一點甜。 在家抗疫必看:網購咖啡豆送上門、宅在家新潮玩物推介、網購 Covid-19 快速檢測試劑套裝推介
Whether you're up late bingeing on the latest Netflix series, stocking up the pantry at home, or simply have a bank balance that's looking a bit depressing, cup noodles are the fastest and most convenient way to cure your hunger pangs. But with so many choices available, things can get a bit overwhelming. That's why we've scoured Hong Kong’s different convenience stores and supermarkets for some of the weirdest and quirkiest flavours to try. Wave goodbye to the boring seafood and chicken flavours and say hello to these. RECOMMENDED: Feeling guilty from all the noodle slurping? You can always try out these killer workouts to do at home.
日本櫻花,幾時再會?雖然我們還不知道幾時可以返日本「家鄉」,但到了三月尾、四月初,總叫人想起當地漫天紅櫻花海。日本人叫賞櫻做「花見」,他們十分重視花見季節,更愛由早賞到晚。不論是京都古都的櫻姿百態、岡山鳥取的悠閒景致、又或者北海道的遲來櫻色,都是春日最動人的畫面,只可惜暫時也只能在腦海裏無限懷念。 其他推介:香港賞花好地方、香港花卉展覽2021、春季必訪的戶外展覽
人氣麵包店 Bakehouse by Grégoire Michaud 已進駐尖沙咀漢口道開分店嘞!新店設有外賣櫃枱讓你在繁忙的日程中快速享用美味午餐和咖啡。除了提供人氣甜點包餅如酸種蛋撻、牛角包、酸種麵包之外,更會推出各式新品及一系列新店限定的新鮮烘焙美食,包括蘋果玉桂菠蘿包、鹹蛋脆皮雲呢拿夾心菠蘿包、日式咖喱包、三款口味 Focaccia。此外,全線店舖同時推出多款新品:抹茶白朱古力曲奇、喱雞批及玄米酸種麵包。
位於堅尼地城新海旁附近的 Grain 將餐廳及釀酒廠兩者合而為一:用餐區設有開放式廚房配合特高樓底,擴闊空間感;酒吧區設有24個啤酒及雞尾酒龍頭,供應 Gweilo 及其他酒廠之啤酒。餐廳烹飪團隊由主廚 Matthew Ziemski 領導,善於主理現代英式美食,提供週末早午餐、週日烤肉精選、午餐及晚餐,以現代滋味呈現 Gastropub 餐飲文化,帶來多款特色菜式及具羅馬特色的 Pinsa 薄餅。餐廳定期開辦啤酒釀製工作坊,最多可容納20人,不論是啤酒愛好者或是對啤酒感興趣的朋友們,均可透過參觀及講解,來了解及體驗釀酒過程。
新派法式餐廳 Belon 以法式烹調技術為基礎,並以上乘食材入饌,為食客呈獻精緻優雅的傳統法式佳餚,同時向食客介紹亞洲區內多元化且優質的時令食材。 餐廳於2021年3月25日正式進駐中環伊利近街新址,並以高貴優雅的全新面貌亮相。室內設計由享譽國際的設計工作室 Joyce Wang Studio 操刀,如雕塑般的蛇形美學設計、蜿蜒曲折的長形軟梳化椅、深邃的色調加上層次豐富的質感,猶如將食客從香港囂攘的街道帶到法國巴黎一樣。 餐廳推出的新菜單,包含最能代表主廚 Kirkley 的菜式,如他的招牌菜比目魚配法式牛油汁(Turbot with Beurre Cancalaise),此菜式源於對古老傳統的尊重,以及來自 Hôtel de Ville 的一眾星級大廚的啟發,包括:Frédy Girardet,Philippe Rochat 和 Benoît Violier。菜式細心展示的精緻鱗片讓人聯想到 Joël Robuchon 的菜式,而醬汁則是從 Philippe Rochat 著名的法式牛油汁配菜中演變而來。饕客沙律(Salade Gourmande)是他向古老的法式烹飪技巧致敬,靈感源自偉大的名廚 Michel Guérard 的創作。 其他菜餚靈感源自 Belon 的歷史,司華力腸法式奶油麵包(Cervelas en Brioche)便是其中一道新增的菜式。它是按照法國用糕點包裹肉類的傳統而製成,而這種傳統烹調方法非常講求廚師的技巧,菜式的描述看似十分簡單,但要達至完美卻相當複雜。另外,主廚 Kirkley 又重新打造餐廳最具代表性的菜式酥皮乳鴿(Pigeon Pithivier),Kirkley 故意減少花巧的擺盤,用心地炮製每道菜式。
店如其名,隱身街坊小店之間,裝潢簡約低調,並沒有大鳴大放的打卡位;餐牌簡單,賣的是不同風味及口感的精品咖啡,沒有投大眾所好,搭單賣 all day breakfast 等食物,這是店主對其專業的執着,亦是對其手藝的自信。店主是擁有十多年經驗的專業咖啡導師,當過咖啡比賽評審,亦曾從事咖啡豆買賣,知識經驗無容置疑。更難得的是,店主不單純為賺錢而開店,更希望透過咖啡培訓,協助弱勢社群,如有特殊需要的學生及邊緣青年,改寫生命軌跡。 更多 Cafe 推介:西貢必試咖啡小店、九龍區必試咖啡小店、上環必試咖啡店、香港隱世咖啡店
大部分燒味店無論是裝修或菜式大多走平民街坊路線,Chop Chop 食神叉燒打破了舊有形象,裝修時尚摩登,由有「香港食神」之稱的戴龍師傅擔任餐廳顧問,以傳統烹調手法加上天然食材,炮製黯然銷魂叉燒、燒鵝、白切雞、豉油雞等傳統燒味,絕不使用任何化學添加劑,健康美味。 Chop Chop 繼早前推出大熱的招牌黯然銷魂煲仔飯 ($80)後,將於2月1日至2月25日推出期間限定食神叉燒農曆新年盆菜煲仔飯($328)。 集合了多款珍貴的食材,包括鮑魚、海蔘、花膠、髮菜蠔豉、瑤柱節瓜脯、雞蛋以及支竹芋頭等,一次過滿足大家又想食盆菜,又想歎煲仔飯的願望。除了堂食和外帶,大家還可透過 Chop Chop 食神叉燒的官方網站、戶戶送(Deliveroo)、開飯喇(Openrice)及Foodpanda 訂購各款煲仔飯。
隱藏在中環華賢坊東的精品咖啡店 Suit Coffee & Sake,位置不好找,來者都是有心人。小店只有八至十個座位,雲石 Bar 枱飾以深藍條紋,店舖一角放有搶眼的法國靚聲 Devialet Phantom 揚聲器,咖啡師都穿恤衫打領呔,充滿紳士氣派。咖啡款式精簡,黑、白、手沖、冷萃咖啡,當中不少得精選單一產地咖啡豆及有近年流行的厭氧發酵處理咖啡豆,前者風味獨特,後者更帶有醇厚酒香。初來探店,推介 Espresso Combo($90),包一杯黑咖啡和奶啡。小店現時日間賣咖啡,並籌備晚上變身清酒吧,詳情請留意他們的 Facebook 。 更多 Cafe 推介:西貢必試咖啡小店、九龍區必試咖啡小店、上環必試咖啡店、香港隱世咖啡店、十間新界特色咖啡店
鏞記,屹立中環78年,今天終在尖沙咀 K11 Musea 開了第一間年輕品牌叫「鏞鏞・藝嚐館」承傳她的味藝情禮。鏞鏞,將兩個鏞記的鏞字重叠,是一種宣告與印證,象徵正宗粵菜真味的薪火傳承,與未來的延續。 5,000平方呎的餐廳,有大家庭吃飯的圓枱,也有適合情侶或兩三知己的方桌、型格吧枱。意外地,還有一個大得誇張的露天平台,有人造草地,180度維港景色, 一覽無遺。 燒鵝,是鏞記的招牌菜,來到新店又豈能不試燒鵝菜式?打開 A3 size 餐牌設計見心思,除了供應的菜式,更有關於燒鵝的冷知識,告訴你燒鵝哪部分最美味。「嘆」燒原隻鵝髀($290),原隻燒鵝髀架在鐵網上枱,飄來陣陣木炭香。燒鵝製法都是跟中環店秘方一樣,味道沒有失準,大口咬下,原汁原味。 除了燒鵝,我們也試了新店限定的風味菜式。鏞融・味蕾之旅($150),分別以淮山紅棗杞子糕、咸魚白菜角、花雕鮑魚、番茄、紅菜頭海哲等小吃代表甜、酸、苦、鹹和鮮五味,菜式賣相精緻漂亮,可惜味道卻強差人意,甜不夠,酸不夠酸。至於苦,是用花雕浸泡鮑魚,將鮑魚的鮮美完全掩蓋,浪費大好食材。慶幸傳統菜式沒有令我們失望:生煎大蝦皇($130/隻)、桂花蟹肉炒粉絲($280)、鮮鳳梨咕嚕肉($240) ,用料新鮮,調味得宜,炒功紮實夠火候,總算不負鏞記粵菜之名。 總括而言鏞鏞・藝嚐館的環境確實比中環店更勝一籌,服務到位。我們亦很欣賞他們努力創出新菜色,務求給客人耳目一新的感覺,但有時過分花巧只會弄巧反拙。
要數新加坡最紅海南雞飯,除了天天,還有Chatterbox。始於新加坡文華大酒店,被譽為「海南雞飯始祖」的國際知名餐廳 Chatterbox ﹐最近以全新品牌 Chatterbox Café 登陸尖沙咀 K11 Musea。餐廳甫開幕就引來人龍,我們在平日晚上六時到達,全店爆滿,門外排隊人數超過有30人,等了大半小時才有座位。主用餐區牆身設有一幅以植物及動物為主題的大型壁畫,人手製作的地磚設計帶出經典的峇峇娘惹風格。餐廳面積超過2,000平方呎,枱與枱之間距離非常「親密」,勝在環境輕鬆熱鬧。 Chatterbox 主打傳奇的文華海南雞飯($118),師傅依足星洲總店做法,把雞浸得滑滑的,去骨雞肉鮮嫩,雞皮爽彈亦不含過多脂肪,配以用雞湯和雞油煮成雞油飯,油光十足,粒粒分明;自家醬料是靈魂,辣椒醬、薑蓉和特製雞飯老抽醬油,是原汁原味星洲風味。除了必試文華海南雞飯之外,不可錯過其他招牌菜:招牌珍寶帶子喇沙($158)喇沙湯底非常濃厚,微辣帶椰香富,惟珍寶帶子欠了鮮味。 小食有驚喜,特色鹹蛋雞翼($78)新鮮炸雞翼加入鹹蛋黃醬、咖喱葉和小辣椒快炒,鹹香甘香一湧而出,惹味十足。傳統甜蝦醬蔬果花生沙律 ($98)是地道娘惹沙律,材料有沙葛、花生、青瓜、番石榴、菠蘿、蘋果、芽菜等,拌以秘製蝦醬,甜鮮鹹兼備,味道正宗。可惜黑醬油炒鮮蝦蘿蔔糕($78)則不似預期,蘿蔔糕質地偏軟,炒得太爛,入口即糊,味道一般。甜品也有心思,招牌椰子雪糕 ($88)以新鮮椰子盛載着濃郁香甜的椰子果肉雪糕,加入鮮甜菠蘿的紅毛丹、核桃及可可粉,充滿熱帶果味風情。 整體來說,這裏的菜式水準有高有低,幸而海南雞飯沒有令我們失望。值得一讚,晚市繁忙時間全店爆滿,侍應們雖忙得不可交加,但仍然一叫即應,態度好、效率高,今時今日好多高級餐廳都未必做到。
英國倫敦人氣餐廳 Duck & Waffle,以一道又鹹又甜的經典名菜鴨肉窩夫成名,自2012年開店至今售出超過100萬碟;2016年也曾在香港麗思卡爾頓酒店搞 pop-up 試水溫,當時反應不俗。等足三年,Duck & Waffle 首間海外分店終於登陸香港,選址中環 IFC,秉持倫敦本店全日早餐概念,並請來英國總店的行政主廚 Daniel Barbosa 坐鎮。 甫進餐廳,主用餐區放有幾隻巨型綠鴨,夠晒搶眼;開放式廚房,加上酒吧的獨特島型設計,整個空間充滿活力,寬敞開揚。第一時間點了招牌菜 Duck & Waffle($230),窩夫上放有油封鴨髀和煎鴨蛋。正宗食法是先拆出鴨髀骨,戳破蛋黃,淋上芥末籽玉桂糖漿,一刀切下,鴨髀的皮脆聲清脆俐落,肉質嫩滑,全因製作繁複:先以鹽和糖醃製一日,洗淨、風乾,加入多種調味料醃一日。然後浸鴨油慢煮十小時,冷卻備用,待上桌時再油炸至香脆,配上蛋汁和糖漿潤澤,跟不算太甜的窩夫一同品嚐,層次豐富,出奇美味。 Spiced Ox Cheek Doughnut($135)是倫敦店的另一招牌菜式 ,靈感來自傳統中式包點,冬甩外脆內軟,包裹軟腍的牛面頰肉碎,帶點香辣,蘸上酸酸甜甜的杏脯醬來吃,中和了油膩感。香港店獨有的 Irish Crab($160),選用新鮮愛爾蘭藍蟹拆肉,佐以海苔脆片,並加入蠔鮮蛋黃醬和韓國蠔葉,賣相雖然非常吸引,惟蠔味略嫌喧賓奪主,蓋過了蟹肉的鮮甜。甜品 Miso Custard Tart($80)也是香港店限定,主廚 Daniel Barbosa 大膽地將傳統英倫甜品吉士撻加入日本味噌,吉士做得非常軟滑,鹹甜交融新奇有趣,喜歡嚐新口味的朋友不可錯過。我們也試了招牌雞尾酒 #Snapquack($128)以可愛的鴨子杯盛載,菠蘿冧酒混合荔枝利口酒、佛手柑、苦精及紅莓糖調製,清新香甜,跟大部分味濃的菜式都很匹配。 總括而言,無論是環境裝潢還是服務,都令人滿意。招牌菜 Duck & Waffle 固然是餐廳的亮點,其他菜式也甚具水準,主廚將傳統英倫美食糅合美式風味,保留經典之餘亦加入玩味元素,新鮮感十足,值得朝聖。
本地飲食集團 Maximal Concepts 繼 Limewood 後,於淺水灣 The Pulse 再下一城,開設全新餐廳 ── Sip Song,是泰文「12」的意思,她們的潛規則是,在這裏隨便挑一碟菜式都包含了12種或以上材料及調味,並以曼谷傳統街頭小食為概念,再演變成各種充滿個性的泰菜。餐廳設計靈感啟發自泰國南部海岸沙灘的酒吧餐廳,開放式廚房配合開揚環境:一邊是用餐區,裝潢參考泰國夜市,花碌碌的膠枱布,配木餐椅,坐得舒適;一邊是酒吧區,以高枱椅為主,充滿休閒氣息。踏出餐廳,就是800呎沙灘長廊、藍天海景,一覽無遺,好適合一家大細週末去完沙灘,踢住拖來這裏用膳。 打開兩頁的主餐牌,菜式不算多,清一色泰文菜名(附英文介紹)。如開胃前菜有 Tangmo Pla Hang ($45)新鮮多汁的西瓜方塊加入魚乾粉、炸乾葱及泰國檸檬葉幼絲,聽起來好像格格不入,但味道卻出奇融合,非常清新可口。Roti Kor Muu Yang Prik Pow($95)即泰式薄餅,面頭鋪有烤豬頸肉粒、自家製辣醬、新鮮香草和炸乾葱,捲起香脆的薄餅大大啖咬下,惹味豐富。多款串燒如墨魚串($95)、牛肉串($110)、豬頸肉($85)等,炭香味濃,調味出色,佐酒不俗。 主菜方面,必試招牌 Sip Song 金邊粉($210),炒得乾身香噴噴,粉夠煙韌、汁夠濃惹,虎蝦也爽彈鮮美。我們也試了其他大路菜式如泰式椰汁雞湯($95)和泰式青咖喱雞($110),前者味道正宗;後者咖喱微辣辛香有層次,跟泰式薄餅($15)是絕配!甜品方面除了地道的芒果糯米飯($75)和香蕉薄餅($75)之外,也有椰子粟米雪糕($65),誠意位是自家製椰子雪糕伴上烤得焦香的粟米及糯米飯泡泡,又香又甜又 creamy,味道有驚喜! Sip Song 由泰籍總廚 Nuch Srichantranon 掌廚 ,他曾於澳洲的泰菜餐廳擔任大廚多年,擅長將泰式地道口味融入西方變奏創意,菜式質素有水準,加上環境格局輕鬆,有置身升級版泰國夜市的感覺。值得一讚餐廳服務,即使我們不諳餐牌上的泰文菜式,侍應們十分樂意耐心介紹,整體服務也很好,絕對是一個令人食過番尋味的好地方。
隨着蘇豪 H Code 落成,不少餐廳食肆已紛紛進駐,Yakitori Birdie 是其中一間,打正旗號主打日式燒雞串燒,由來自福岡的日本大廚主理。餐廳地方不大,裝潢型格,約30多個座位,偌大的弧形開放式吧枱位最搶手,讓客人近距離欣賞大廚在備長炭炭爐前燒串燒技藝。餐牌菜式,貴精不貴多,雞是主角,有12個部位,從雞翼、雞皮、雞軟骨到雞頸、雞肝、雞心元(即雞的大動脈)都有,全部選用新鮮黃油雞製成;此外也有數款和牛、豚肉及蔬菜串燒。 我們先試免治雞肉($45)、雞腎($38)和雞頸($40)。自家製免治雞肉,燒得香口 juicy,有別於坊間一般做法,沒有混入雞軟骨,而是加入爽口的山芋粒,中和油膩。必試雞腎,香脆鮮美;雞頸肉嫩滑有嚼勁,蘸少許柚子胡椒醬或日式芥末醬,更加美味。其他肉類串燒也很出色,推介和牛崩沙腩($65)肉腍入味,配自家調製的醬汁,惹味到極;和牛壽喜燒串($80),壽喜燒汁不會死甜,和牛包裹着韭菜,口感豐富;豚腩紫蘇($42),脂香紫蘇香融為一體,不油不膩。我們也試了金針菜串燒($35),綠色的新鮮金針花苞,味道清甜,正好 refresh 味蕾。 整體來說,這裏的串燒火候精準,調味得宜,即點即燒,新鮮熱辣。串燒以外,前菜、湯麵也很好吃;加上價錢合理,氣氛熱鬧,侍應服務夠主動,抵讚。餐廳只做晚市,經常爆滿,記得要訂位。
The quiet stretch of Oi Kwan Road has lit up recently with the arrival of a neon sign showing two monkeys. Depicted in chef uniforms and wielding strands of noodle and slabs of beef, these novel creatures are the mascots of Mashi No Mashi, the first wagyu tsukemen restaurant in town. This new spot boasts serious street cred, being co-opened by the same team behind neighbouring Wagyumafia (aka the creators of the world’s most expensive beef sandwich) as well as La Rambla and Elephant Grounds. Much like its slightly older sister restaurant next door, Mashi No Mashi is cool and minimalistic, with counter seating that only runs 12 chairs deep. The service is equally simple, with an automated ticket machine near the entrance from which guests place their orders. There are only three noodles to choose from – the regular tsukemen ($80), wagyu tsukemen ($130) and the tokusei wagyu tsukemen ($160). We go for the most expensive option, which comes with around 150g of noodles topped with a slice of Kobe beef, bamboo shoots, cabbage, nori and half a soft-boiled egg. The main attraction, of course, is the meat, which is the same Ozaki beef used at Wagyumafia. The brisket is used here, chosen especially for its balanced fat-to-meat ratio. It’s served as a large, thin sheet and, torched to our requested medium, melts like warm butter on the tongue. Tokusei wagyu tsukemen If wagyu is the star though, then the dipping sauce is the soul. At Mashi No Mashi, the complex and layered base is made
過去一個多月變種新冠病毒來襲,全港市民叫苦連天。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今日發表最新2022-23年度《財政預算案》,採取擴張性財政政策紓解民生,包括再次推出消費券計劃,金額增至$10,000,並會分兩期發放。政府透過去年推出的消費券計劃所收集的登記資料,在四月先向超過630萬名已成功登記的市民發放$5,000消費券,餘額會跟新符合資格人士的消費券一起在年中分批發放,計劃涉及資金660億元。 另外,預算案提出寬減2021/22課稅年度百分之百的薪俸稅和個人入息課稅,上限為$10,000;全港201萬名納稅人受惠及為每個合資格電力住宅用戶戶口提供$1,000的電費補貼;亦建議寬減2022/23年度四季的非住宅物業差餉,首兩季以每戶每季$5,000為上限,其後兩季以每戶每季$2,000為上限,估計涉及43萬個非住宅物業;同時向領取社會保障金額的合資格人士,發放金額相當於半個月的綜合社會保障援助(綜援)標準金額、高齡津貼、長者生活津貼或傷殘津貼。在職家庭津貼亦會作相若安排;以及為參加2023年香港中學文憑考試的學校考生代繳考試費。至於「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的門檻,將會在今年五月至十月,由$400降至$200。政府會就市民每月超出$200的實際公共交通開支提供三分之一的補貼,補貼金額會以每月$500為上限。 更多預算案詳情
剛踏入2月14日情人節凌晨,Sogo 崇光百貨突然於 Facebook 貼出特別通知:「為保障所有顧客及同事之健康與安全,銅鑼灣店將於2022年2月14日(星期一) 暫停營業一天。不便之處,敬希諒解。」但未有進一步交代具體原因。崇光百貨於早前2月5日及6日曾因有初步確診者於店內工作而暫停營業兩日,進行深度清潔及霧化消毒工作。今日情人節再度停業,未知是否有員工或顧客確診有關。有關本港最新防疫措施請看這裏。 Photograph: Facebook Sogo Hong Kong
大家熟悉的百福豆品札根香港36年,最近首度推豆乳雪糕杯。豆乳雪糕跟品牌其他豆製產品一樣,採用加拿大一級非基因改造大豆製造,經過多重工序,將最香醇濃厚的豆乳結合香滑的牛奶,每一口雪糕都讓你猶如品嚐新鮮即磨豆乳,絲柔細滑,豆香濃郁。值得一提,雪糕杯的杯身及杯蓋包裝原料均選用可回收物料,品嚐雪糕的美味同時亦可為環境出一分力。豆乳雪糕杯($19)即日起於 Circle K 便利店優先發售。
本地電影《梅艷芳》由選角、編劇、編曲,甚至是虛礙懷舊背景等,引起全城熱論。對電影版《梅艷芳》意猶未盡的話,就要留意2月2日Disney+首播的足本導演版,將從未曝光的片段輯錄成五集,逢星期三下午4時上線。足本版將加入以下情節,讓你更深入了解到梅姐傳奇的一生。 1) 更多與張國榮的互動片段 「等我們到40歲,你未嫁,我未娶,我們就在一起!」,張國榮對梅艷芳說的一句話,將他們之間真摯的感情深深烙在大家的心坎裏。足本版會呈現更多梅姐與哥哥初次見面的情景、拍攝《胭脂扣》前後的互動、哥哥在樂壇成績輝煌時與梅姐分享喜悅時的畫面,兩者情感上的交集更顯深厚。 2) 呈現更多未曝光金曲 電影版提到梅艷芳兩段情史,當中對日本歌手近藤真彥的戀情着墨較多,相反林國斌的則輕輕帶過,但其實梅姐生前曾高調公開與林國斌的這段戀情。足本版會有更多梅姐與林國斌之間的回憶,例如她與林國斌於泰國相處時種種點滴,突顯梅姐如何走過愛情路上紛擾波折再一彎。此外,足本版也會加入〈傳說〉及其他從未曝光的金曲。 3) 姐妹情勾勒梅姐對婚姻憧憬 梅艷芳與姐姐梅愛芳從童年賣唱開始,生活軌跡已是密不可分。足本版將加插梅姐得悉姐姐準備結婚時,既羡慕又不捨的複雜情感,帶出梅姐對愛情的理解及追求。 4) 向伯樂劉培基致敬 梅艷芳每次登台,前衛的時裝都成為全場焦點,因而走上潮流尖端,幕後功臣之一當然是劉培基。除了演唱〈壞女孩〉、〈烈燄紅唇〉時令人震撼的大膽性感造型外,足本版也會加入鐵達時廣告的典雅造型,讓觀眾回味梅姐當年風姿,也細味梅姐與這位伯樂的莫逆之情。 5) 回味舊香港 梅艷芳在香港土生土長,80年代開始事業起飛,與香港的發展環環相扣。當年的裕華國貨、紅館、利舞台、荔園及尖東聖誕燈飾等,都令電影製作成為佳話。一連五集的足本版,將有更多已消失的香港舊物重現銀幕上。 梅姐在沙士肆虐的2003年舉行告別演唱會,為大家獻唱最後一次〈夕陽之歌〉。19年後的今天,疫症再次肆虐香港,大家有機會再一次看到這位「香港女兒」的身影,呼吸黃金時代的氣息,讓我們帶着美好的回憶共勉之吧﹗
港人熟悉的泰國人氣甜品店 After You Dessert Cafe 自去年來港開 Pop-up 店試水溫後,粉絲們終於等到好消息了!After You 首間海外分店正式落戶銅鑼灣,並將於1月25日開幕,跟泰國店一樣提供多款招牌刨冰、蜜糖吐司、甜品及飲品。 香港店位於登龍街角落,旺中帶靜,店內裝潢以白色作主調,襯托淺色木作點綴,別具空間感,儼如泰國小白屋 Cafe 的氛圍。 四款招牌刨冰包括:芒果糯米飯刨冰、泰式奶茶刨冰、士多啤梨芝士蛋糕刨冰及美䘵火山刨冰($128-$148)。第一次到訪的話,不妨試試芒果糯米飯刨冰,芒果味的刨冰底蘊藏着新鮮香甜的泰國水仙芒,果肉細滑多汁,香氣獨特;冰底內亦有軟糯的椰汁糯米飯,頂層淋上忌廉奶醬及炒香綠豆,以冰感呈現芒果糯米飯的精髓。大家更可自行淋上水仙芒芒果糖漿及新鮮椰奶漿,調較喜歡的口味。 不少得還有多款蜜糖吐司,吐司全部由泰國總店直送到港,焗至外層酥脆然後塗上品牌自家 Shibuya 蜂蜜糖漿,吐司內裏鬆軟綿密,且散發着牛油香味。 飲品方面引入泰國最受歡迎的兩款茶飲及梳打,亦有香港團隊創作的特飲,一系列咖啡則以澳洲知名咖啡品牌 P&R 的咖啡豆製作。另有多款自家出品的零售產品,包括皇牌產品班戟粉、鹹蛋黃脆粒、蜂蜜糖漿、曲奇等,買定去拜年都唔錯! After You Dessert Cafe地址:銅鑼灣登龍街 52 號
一年一度的《香港澳門米芝蓮指南 2022》必比登推介新名單出爐了!必比登所推薦的小店,都是大家可以$400品嚐到三道菜式美食,意味着上榜的小店,水準不但能達至色、香、味俱全,價格也是相當親民,值得吃貨們以最抵價格大吃一頓。今年香港共有64間店入選必比登,當中七家是首次晉升的店家,快來看看這些新寵兒是否合你心水吧!密切留意《香港澳門米芝蓮指南 2022》完整名單將於1月19日公布。 1) 陳勤記鹵鵝飯店 其中三家入選的小店都是傳統粵菜與潮州風味,陳勤記鹵鵝飯店分別是擁有70年歷史的「打冷」老字號,特色菜式是鹵鵝,以絲滑口感着稱。他們在2020年由札根多年的上環,搬至將軍澳康城商場的日出康城新城區,原班人馬繼續延續正宗潮洲美食。 地址:將軍澳康城路1號 The Lohas 3樓353B號 2) 大圍小館 另一間是大圍小館,廚房團隊經驗老到,保存粵菜傳統的同時,也不斷為菜色帶來新趣味。他們的蟹膏爆棚飯非常出色,餐廳經常座無虛席,想到場品嚐就最好事先預訂了。 地址:大圍積福街92號 3) 天鴻燒鵝 粵式燒鵝老字號自然以招牌燒鵝馳名,他們營業多年,但依然堅持每日從佛山運送鵝隻到港,經過醃製、烤製至完美後才上餐。 地址:元朗建業街88號仁義大廈地下D舖 4) 倆口小吃 另外四間小店是特色街頭小食店,其中兩間是台灣特色小店,倆口小吃是主打刈包的小店,做法傳統,但依然多樣化,菠蘿炸辣雞刈包及芝士泡菜炸雞刈包等都相當有新意。 地址:元朗鳳攸北街5-7號順豐大廈地下18號 5) 丁爸食府 2021年才進駐彩虹邨的丁爸食府,是由台灣基隆人丁爸主理,將台灣傳統小食帶給香港人。當中蚵仔煎、蛋餅和滷肉飯,是香港耳熟能詳的台灣小吃,也是小店的招牌小菜。能夠在眾多台灣小店中突圍而出,實力可見一斑。 地址: 彩虹牛池灣貴池徑2號地下 C 號 6) 滿堂樂 充滿滬京風味的滿堂樂的招牌菜式是粢飯、酸辣湯、鹹豆漿及水餃,他們的菜式都堅持即叫即做,粢飯及水餃都是客人點單後即場包料,份量也較一般多,性價比高,難怪在紅磡開業25年至今已經廣受街坊歡迎,就算是下午茶時間也大排長龍。 地址:紅磡明安街4號 7) 公和荳品廠 公和荳品廠在1893年由廣東人駱公和創立,原址在廣東道,後來到遷往深水埗現址。荳品廠曾經分拆至深水埗店及九龍城店,可惜九龍城店在2020年疫情期間結業,只餘下深水埗一店。荳品廠以自家豆製食品見稱,如豆漿、豆卜和黃金魚腐等早成街坊的家常便菜。 地址:深水埗北河街118號 《 香港澳門米芝蓮指南 2022》 必比登推薦美食名單 阿純山東餃子 古月 巴依 Brass Spoon(灣仔) 倆口小吃 書湘門第 (西環) 陳勤記鹵鵝飯店 潮樂園 (北角) 粥麵館 Cornerstone 鼎泰豐 (銅鑼灣) 鼎泰豐 (新港中心) 丁爸食府 容龍 八寶清湯腩 英記麵家 頤東 鳳城 (北角) 增煇藝廚 好旺角粥麵專家 好湯好麵 好到底 (元朗) 聚興家 佳佳甜品 九記 坤記竹昇麵 坤記煲仔小菜 (皇后大道西) 公和荳品廠 劉森記麵家 (福榮街) 蓮香居 好運印尼餐廳 麥文記 美味廚 滿堂樂 錦 波記 莆田 (銅鑼灣) 泰館 泰麵 生記 蛇王良 石記廚房 麵鮮醬油房周月 (中環) 麵鮮醬油房周月 (鰂魚涌) 星記 (中環) 華姐清湯腩 新園興記 大圍小館 大榮華 太湖海鮮城 德記 竹家 正斗粥麵專家 (中環) 添好運 (北角) 添好運 (深水埗) 天鴻燒鵝 靠得
踏入14週年的《香港澳門米芝蓮指南 2022》今天公布完整名單,港澳兩地共有86家入選餐廳,當中香港佔有71間餐廳上榜,從拉丁美洲美食、韓式料理到新加坡料理都入列。因疫情關係,《米芝蓮指南香港澳門》今屆繼續以網上直播形式公布所有名單。 Photograph: Courtesy Yan Toh Heen Photograph: Courtesy Octavium 三星名單跟去年一樣,全無驚喜;二星新上榜餐廳則有由奧地利大廚 Roland Schuller 以及德籍大廚 Bjoern Alexander 主理的 Octavium 及 欣圖軒,後者事隔兩年重奪二星榮譽,可謂吐氣揚眉。 Photograph: Courtesy Chaat Photograph: Courtesy Hansik Goo 至於香港52間一星餐廳當中,有九間新上榜,包括:Belon、Chaat、Hansik Goo、I M Teppanyaki & Wine、Mono、家全七福、Sushi Wadatsumi、Whey 及甬府。而蟬聯多年一星的添好運則未有入圍。第二年登場的「米芝蓮綠星」奬,除了由去年獲獎香港的 Roganic 以及澳門的旅遊學院教學餐廳冧莊之外,二星 Amber 更首次加入「綠星」行列,雙喜臨門。 完整名單如下: 香港米芝蓮三星餐廳:Caprice 富臨飯店 L’Atelier de Joel Robuchon 龍景軒 8 1/2 Otto e Mezzo BOMBANA 志魂壽司 唐閣譽瓏軒(澳門)天巢法國餐廳(澳門)8餐廳(澳門) 香港米芝蓮二星餐廳: Amber Arbor Bo Innovation EcritureL’ Envol 新同樂 Ta Vie旅 Tate 天龍軒 營致會館 Octavium(新上榜二星) 欣圖軒(新上榜二星) 杜卡期(澳門) 風味居(澳門) 泓(澳門) 川江月(澳門) 永利軒(澳門) 香港米芝蓮一星餐廳: Aaharn Ando Arcane 都爹利會館 Beefbar Epure 福臨門(灣仔) 富豪(尖沙嘴) Gaddi’s 何洪記 御寶軒(尖沙嘴) 蘇浙匯(灣仔) 甘牌燒鵝 留園雅敘 六福菜館 Louise 萬豪金殿 文華廳 文華扒房+酒吧 明閣(旺角) New Punjab club 彭慶記 Petrus Roganic 潤 Ryota Kappou Modern 香宮 嘉麟樓 夏宮 鮨.齋藤 Takumi by Daisuke Mori The Araki 大班樓 Tosca di Angelo VEA 新榮記 Yardbird 一樂燒鵝 逸東軒(佐敦) 夜上海(尖沙嘴) ZEST by Konishi 浙江軒 Zuicho 瑞兆 Belon(新上榜一星) Chaat(新上榜一星) Hansik Goo(新上榜一星) I M Teppanyaki & Wine(新上榜一星) Mono(新上榜一星) 家全七福(新上榜一星) Sushi Wadatsumi(新上榜一星) Whey(新上榜一星) 甬府(新上榜一星) 麗軒(澳門) 8 1/2 Otto e Mezzo BOMBANA(澳門) 玥龍軒(澳門) 大廚(澳門) 永利宮(澳門) 帝影樓(澳門) 紫逸軒(澳門)
又有日本過江龍抹茶店襲港!2018 年日本有機抹茶店 The Matcha Tokyo 於東京表參道開店後火速掀起抹茶熱潮,其後再於新宿、澀谷立宮下公園及大阪梅田開設分店。好消息是 The Matcha Tokyo 將於1月21日登陸銅鑼灣,新店跟日本店一樣選用品牌於鹿兒島及京都宇治自家茶園出產的100%有機抹茶,店內有年輕茶師駐場,以時尚悠閒的方式展現茶道工藝,調配成各式茶飲,推介上級抹茶、抹茶咖啡、抹茶檸檬特飲等等。此外,The Matcha Tokyo 供應各式抹茶甜點,包括抹茶軟雪糕、抹茶啫喱檸檬芭菲、抹茶牛奶醬 Croffle;亦設有零售區,售賣日本直送的抹茶粉及甜點。有關 The Matcha Tokyo 香港店最新消息,請繼續留意我們的報導。 Photograph: Courtesy The Matcha Tokyo The Matcha Tokyo地址:銅鑼灣勿地臣街8號電話:2686 8021
香港寸金呎土,小商戶都希望舖盡其用,而一店多概念餐廳更會是2022年本地餐飲體驗潮流。正如剛於元旦日在灣仔利東街開幕的 The Baker & The Bottleman,白天是麵包店,晚上則變身做酒吧,由米芝蓮一星英國餐廳 Roganic 主廚 Oli Marlow 領軍,將英式烘焙和美酒二合為一,為大家帶來耳目一新的買麵包、飲靚酒體驗。 Photograph: Courtesy The Baker & The Bottleman 新店設兩層,下層是 grab-and-go 烘焙店,提供新鮮出爐的英式烘焙輕食,並延續 Roganic 精神,致力採用本地的優質時令食材來製作麵包糕點、三文治及酥餅等,記得不可錯過他們自家製英式茶味軟雪糕及來自本地 Accro Coffee 的咖啡。 Photograph: Courtesy The Baker & The Bottleman 上層(即將開放)設休閒雅座,入夜後這裏會化身成休閒酒吧,供應佐酒小食、凍肉和芝士。酒單由 Roganic 的首席侍酒師 Pierre Brunelli 主理,主打天然、有機和生物動力葡萄酒,定必成為葡萄酒酒迷的新蒲點。 Photograph: Courtesy The Baker & The Bottleman The Baker & The Bottleman地址: 灣仔皇后大道東 200 號利東街 G14-15及一樓F15A
九龍人等到頸都長,終於等到了!人氣麵包店 Bakehouse by Grégoire Michaud 宣布快將過海開第三間分店,預計12月中旬進駐尖沙咀漢口道(店址前身為鉅記餅家)。Bakehouse 創始人 Grégoire Michaud 表示:「自 2018 年在灣仔開設第一家旗艦店以來,我們很感激能得到顧客們的愛戴和支持。在 Bakehouse,我們一直致力為香港的每個社區帶來高質素的手工烘焙美食,並成為大家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隨着新店開張,我們向這目標又邁進了一步。」 新店設有外賣櫃枱讓你在繁忙的日程中快速享用美味午餐和咖啡。除了提供人氣甜點包餅如酸種蛋撻、牛角包、酸種麵包之外,更會推出各式新品及一系列新店限定的新鮮烘焙美食,fans 們一定要密切留意。 Bakehouse 尖沙咀店地址:尖沙咀漢口道44號營業時間:7am-9pm
有咖啡界神話之稱的 Blue Bottle Coffee 去年登陸香港,繼先後在中環擺花街及 IFC 開店後,第三間灣仔分店將於12月16日正式開幕。新店位於聖佛蘭士街與進教圍交界,樓高三層非常搶眼,毗鄰日月星街個性小區,定必成為文青潮人又一新打卡點。店外設少量座位,歡迎帶同毛孩一同歎啡。 室內約有40個座位,由美國設計工作室 WRK-SHP 操刀,設計靈感來自對於「光」的各種表達方式,透過不同物料、燈光及其他設計元素,以天體的「日」、「月」及 「星」為主題,在店內的營造出三種全新格調,每一層獨特的設計概念都給予顧客與別不同的感受和驚喜。值得一提胡桃木餐桌餐椅是由本地木匠「廿一由八」度身訂造,色系亦與金屬物料帶出和諧感,悠閑中帶有一份沉穩感覺。 咖啡選擇跟中環店一樣,主打自家烘焙咖啡豆,提供各款手沖及意式咖啡。 食物方面則有五款灣仔店限定輕食,新餐單亦邀請本地農場合作,延續可持續發展的品牌理念。推介由本地品牌 Miam Bakery 提供的牛角包,分別有菠菜蛋餅以及火腿芝士蛋餅,兩款均是配搭咖啡輕食之選。 為慶祝全新分店開幕,Blue Bottle Coffee 將聯乘潮牌 Human Made 推出一系限定產品,包括口袋 T-Shirt、帶有 Blue Bottle Coffee 標誌的帽子及兩款單品咖啡豆,於2021年12月16日至22日於各分店快閃限量發售,卡其色帽子及黑色口袋 T-Shirt 只於灣仔新店限定發售,粉絲不要錯過! Blue Bottle Coffee(灣仔店)地址:灣仔聖佛蘭士街15號
西貢特色小店臨立,要在群群小店吸引客人的青睞,就得以別具一格的姿態爭寵。新日風悠閒 Cafe 熊穴位處海傍街,後門可直通避風塘,裝潢風格偏日風,加上店內只設有24個座位,整體空間較寛敞。店主 Leigh 11、12歲就開始獨居,後來更隻身到英國留學,並開展她的烹煮之旅。Leigh 從小患有遺傳病,身體較一般人容易敏感,甚至會排斥不明來歷的味精。因此她在英國煮的菜式,都是以原型食物為主的。 Leigh 在英國生活時學到馬賽魚湯、火雞、龍蝦意大利飯等歐陸傳統菜式沒有在熊穴大派用場,主打四道主菜以日式風味融入西式煮法,更貼合香港人的口味。招牌菜式海膽三文魚子配白松露油冷素麵,選用日本或塔斯曼尼亞的短刺海膽,加入白松露油點綴,令整體味道清新,更能帶出海膽鮮味。鯛魚白湯烏冬配日式雞肉丸子亦充滿驚喜,鯛魚湯味濃郁,客人可以當成餐湯一喝而盡。下午茶時段也設有多款班戟,其中煙肉藍莓班戟鹹甜得宜,值得一試。 飲品比較多樣,包括茶及梳打等特飲,當中從歐洲購入的 Wiskey Barrel Tea 在香港咖啡店則較為少見。泡茶後竟有嗆鼻的威士忌香氣,但入口卻是一種順滑、芳香的茶味,層次鮮明。 即食調味包是烹調初哥們的至愛,若想在佳節大展身手,到百貨公司買一小包即食醬料,倒進家裏的爐裏,就可以演活一個小廚神;部分的餐廳或更撒個盡興,只要指尖輕輕一捽,味精一落到食物上,便立刻染上了一式一樣的味道。「那些即食醬料我在11歲時用過,之後沒再用了。」 Leigh 希望菜式做得精細,保持以原型食物製作菜式,才可以令小店的質素持續下去。「其實經營熊穴並沒有甚至特別的理念,就只是將我平日所吃的分享給別人罷了。」